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招商银行10年以来业绩首下滑,“零售之王”业绩全靠冲?

来源:于见专栏

作为曾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优等生,招商银行的发展史,超过30余载,足够写一本书。不过,在招商银行近日发布了2024年首份上市股份行业绩快报后,业界一片哗然。

数据显示,有“银行茅”之称的招商银行,10年来首次营收缩水,2023年股价下滑超20%。这在招商银行发展史上,可谓十分罕见。要知道,此前招商银行的营收,一直保持增长势头。且大部分年份,增势凶猛。

据了解,招商银行此番踩上急刹车,主要归因于息差收窄导致净利息收入缩水。

虽然2023年其净利润仍维持了正向增长,但是,近年以来,招商银行净利润增速已经明显放缓。而且,在业绩大幅缩水的同时,招商银行在二级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差强人意。

公开数据显示,2021-2023年连续三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招商银行分别收报45.45元/股、35.52元/股、27.82元/股。

而且,近一年以来,招商银行股价跌幅超20%。对比往年,招商银行曾一度在A股上市公司中市值一度超过万亿元人民币,可谓名副其实的“银行茅”。

由此也让业内人士感知,这个银行“独角兽”或许发展拐点已至,甚至迎来了多事之秋。

1

核心业务下滑,招行基本盘不保

众所周知,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都是吃“存款客户、贷款客户”的利息差。以零售业务著称的招商银行更是如此。而且,招商银行该部分的收入来源净利息收入减少,是招商银行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

国信证券发布的招商银行2023年业绩快报点评,2023年全年招商银行实现净利息收入2147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四季度单季同比下降了6.6%。

而净利息收入减少主要是因为实体经济复苏缓慢,实体融资需求偏弱,政策持续引导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招商银行净息差呈现持续下行态势。

针对息差下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该问题或将持续,这也意味着,招商银行也将持续受到影响。

正如在2023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招商银行的行长助理兼董事会秘书彭家文曾表示,“今年整个银行业都面临息差收窄的压力,下一步息差的走势仍然会持续承压,明年的息差还有进一步探底的可能性”。

除了净利息收入下滑外,招商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亦有所下滑。数据显示,2023年招商银行该部分收入1245亿元,同比下降1.7%。不过,整体营收的下滑,并没有影响其净利润保持正向增长。

只是,这得益于招商银行的成本控制,且也是招商银行一贯坚持的。据中泰证券发布的报告显示,招商银行2023年全年累计营业支出同比继续下降,降幅为9.6%。

整体来看,招商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是其业务基本盘。一旦该部分业绩开始走下坡路,也将意味着招商银行难以发展的根基正在动摇,未来将如何应对,或许还需公司从战略层面调整。

2

“零售之王”优势不再

截至2022年末,招行总资产达10.14万亿元,成为首家总资产超10万亿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尽管招商银行的总规模不及中国四大行、甚至不敌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但是其净利润水平,却紧随四大行之后,因此也在二级资本市场十分得意,最高市值甚至逼近1.5万亿元。

不过,随着近几年利率下降成为大势所趋,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房贷利率多次下调,银行资产端的收益率普遍走低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过去有“零售之王”之称,靠“吃利息”发展壮大的招商银行,原本的优势也越来越弱。对比之下,那些对公业务占比较大的银行,反而生存环境更好。

除了净利息收入方面,招商银行不占优势外,其在这一轮的降息周期中,也面临负债端的压力。

要知道,不变的活期存款利率会导致招商银行的净息差降低,而活期存款转向定期,也势必会加大招商银行的负债成本。

除了盈利方面的优势不再外,银行的不良贷款数据也不容乐观。

例如,2023年招商银行前三季度的零售类型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占大头,而信用卡贷款余额紧随其后。但是其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均高于其他个人住房贷款以及消费贷款等业务。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招商银行不包含信用卡的零售贷款不良生成额即高达65.69亿元,同比增加9.56亿元。而信用卡贷款同比增加更多,高达26.44亿元。

为此,招商银行也开始集中处置不良资产。包括很多银行都在操作的方式,通过银登中心,开展不良贷款转让业务。

而据招商银行披露的信息,招商已经连推三期不良资产转让项目,合计不良贷款项目资产笔数超过上万笔。

众所周知,近年全国经济形势下行,居民的信用卡等贷款类产品偿还能力也受到波及,因此,对于零售业务占比较高的招商银行而言,也更为不利。

虽然招商银行通过不良资产转让等方式,可以提升其资产质量、释放更多放贷空间,但是招商银行为了获得更大规模的营收,或许需要在发卡规模和发卡质量上找到更佳的平衡,以完善其风控能力,避免出现不良贷款等。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过去的招商银行,吃尽了国内居民消费升级、理财意识提升等时代红利,因此在零售业务方面,靠量取胜,最终拿下了10万亿级别的资产管理规模,成就了其“零售之王”的头衔。

不过,世易时移,此时的招商银行似乎也有一些失势。当其零售优势不再之时,招行银行在资本市场的“泡沫”,也随之有“破裂”之势。而此前坊间关于招商银行的市值是否被高估的问题,也似乎有了答案。

3

频繁踩雷、违规被罚,一路狂奔风险大

招商银行在资产规模一路飙升的过程中,也因为步子太大,留下了诸多隐患。

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对于消费者反馈招商银行业务员在地面推广信用卡开卡等业务时,采用高额返利、高价值礼品吸引用户开卡的帖子,并不罕见。甚至此类现象,还出现在了大学校园。

例如,在知乎上,就有一个学生表示:学校来了一个自称是招商银行的业务员,为了冲业绩办一张卡给120元,因为担心是诈骗而在线咨询网友。

据一个自我介绍是“专注信用卡推广平台”的网友回复称,这在银行界十分常见,招商银行给的单价并不高。

通过业内人士爆料不难看出,在银行界通过返利等极具诱惑力的“推销”模式,非常常见。正如招商银行某分行零售贷款部的员工对媒体透露:“产品不突出,业绩靠前全靠员工往前冲。”

据称,在招商银行内部,公司会向员工施压,导致员工“八仙过海”,使出各种获取高业绩的“奇招”。

而根本原因在于,监管部门对银行贷款的用途与利率越来越严格,因此同质化也越来越高。甚至相比之下,招商银行的产品与其他银行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更令人担忧的是,招商银行在一边冲业绩的同时,一边因为代理的多款地产信托产品无法兑付、客户服务不周到、内部操作违规等而受到各种客户投诉与监管处罚。

例如,2021年8月,招行代销的5亿元大业信托·君睿15号项目出现实质性违约,该项目的信托主体华夏幸福在2021年年初就已暴雷,金融负债超两千亿。

随后的2021年11月,招行代销的“外贸信托-富荣166号恒大成都天府半岛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逾期,总规模为66亿。

而2022年6月,招商银行代销的五矿信托鼎兴1号至15号全部到期,均无法兑付,总规模超23亿元。

为此,多位投资人向银保监会举报,招商银行在代销过程中存在多处违规,包括故意隐瞒信托产品信息、故意隐瞒投资风险、风险把控把关不严等问题。

除此以外,媒体报道称,招商银行在2023年开年,就因为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人民币反假有关规定等13项违法行为被处以警告,吃下了3423.5万元的罚单。

由此可见,招商银行在一路狂奔、自上而下冲业绩的过程中,也为其发展留下了后患。甚至因为各种客户投诉、监管处罚而遭遇品牌信任危机。

4

结语

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代表企业,招商银行此前因为擅长互联网运营,并加速推进数字化,因此也快速积累了大量的零售客户,甚至成为很多消费者眼中的“网红银行”。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底,招商银行APP用户总数已突破2亿。不过,数亿量级的用户数量与十万亿量级的资产规模,只能代表招商银行的过去。

就如同其市值,虽然早年一度冲突万亿大关,但是在经历金融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后,也逐渐回顾平缓甚至被“打回原形”。

这也足以说明,任何商业独角兽,都难以抵挡行业周期的风云变幻,难以与市场规律相背离。而招商银行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头部企业,或许也应顺应潮流、敬畏市场。

但愿新消费时代的招商银行,能够依旧站在时代的潮头,做行业的优等生。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武汉新闻热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4 by 武汉新闻热线 hb.affnews.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